稅收增長分化帶來的好消息與壞消息
稅收源自于經濟,稅收增長狀況綜合反映經濟運行的狀況。除了制度性的調整變化,稅收的增長變化都是稅基變化的結果,如增加值、收入所得、交易規模等都是不同稅種的稅基,各稅種的稅收增長與相應稅基是*種確定性的函數關系。根據不同稅種的稅收收入變化,可以順藤摸瓜找到相應稅基的變化,從而能從另*個側面揭示出經濟運行的變化及其趨勢。
稅收增長的新常態
今年上半年稅收同比增長8.5%,略高于上半年7.4%的經濟增長,可以說,稅收與經濟基本同步。若從全年來看,稅收增長顯現出前高后低的趨勢,總體判斷,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接近,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穩定稅負”的要求是吻合的。這個結果既有經濟的影響,也有營改增和稅收*惠等改革和政策性因素的影響。放在經濟增長“新常態”這個背景下來分析,經濟的影響是主要的。對歷史數據的分析表明,在現行稅制框架下,當經濟增長低于8%時,稅收增長通常會是個位數,出現兩位數的增長是小概率事件。放在10年這樣的時間跨度來看,稅收從十幾甚至二十幾的增長速度降到個位數,顯然是“水落船降”的結果。這就是說,在經濟增長7%—8%這樣的新常態條件下,稅收高速增長不會再現,在個位數徘徊,將是稅收增長的新常態。
以經濟周期的觀點來看,我國經濟增速降到當前的水平屬于周期性減速,也就是說是暫時的,隨著景氣因素擴大,經濟增長曲線會重新回到過去的那種高增長狀態。從這樣的視角來分析稅收增長,那得出的結論也是周期性的減速,隨著經濟景氣回升,稅收將再現高增長。盡管經濟周期的觀點相當流行,但難以解釋我國的經濟減速。尤其是從上半年稅收增長的顯著分化這個新現象來觀察,更是難以用經濟的周期性理論來解釋。今年1-6月國內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同比分別增長6.1%、4.0%、8.6%,比去年同期增速分別回落0.5、8.9、5.6個百分點,而國內消費稅、個人所得稅同比分別增長4.8%、12.1%,比去年同期增速分別上升1.2、1.1個百分點。從增值稅來看,這種分化更為明顯。在19個重點工業行業中,增值稅收入小幅增長,但*些行業出現大幅下降,其中,煤炭、鋼坯鋼材、酒、原油行業增值稅收入同比下降分別為27.8%、18%、12.3%、11.6%。增值稅的稅基是增加值,增值稅下降的行業表明其增加值在變小,說明這些行業處于緊縮狀態。
*些行業稅收在增長,而另*些行業稅收在大幅度下降,這種分化現象無法用宏觀經濟的周期性來闡釋。而若放到結構性減速的分析框架中來看,稅收增長分化的現象也就不言自明了。結構性減速是整個經濟轉型的結果,或者說,是宏觀經濟從傳統狀態向新型狀態轉變過程中的*種結構性反映。結構性減速導致整個經濟增長“降擋”,是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不可避免的。從低收入國家發展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好比是在坡度小的路面上駕車,可掛在更高擋位快速前行;從中等收入國家發展成為高收入國家,就好像是進入坡度越來越大的路面駕車,爬坡時須降擋。我國發展已經進入爬坡新階段,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和經濟發展的難度增大,經濟“降擋”運行也就成為新常態。在宏觀經濟新常態條件下,經濟的結構性分化加劇,稅收增長分化(行業分化和區域分化)也將是今后稅收增長的新常態。
稅收增長分化帶來的好消息
進*步分析,上半年稅收增長的分化蘊含著許多重要的信息,是經濟結構性分化的反映。不過,這其中既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好消息是指稅收增長分化反映出的結構變化在朝著我們預期的方向運行,意味著艱難的宏觀經濟轉型已經開始。而壞消息是指轉型的風險壓力仍在擴大,對我們的戰略定力是*個重大考驗,對政策著力點的選擇也需要重新評估。先看好消息。
1-6月,國內增值稅實現收入15196.8億元,同比增長6.1%,與上年同期增速接近。*些行業增加值增速上升較為明顯,如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增長18.7%,增速上升9.6個百分點,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9.9%,增速上升7個百分點。這支撐了整個增值稅的增長,同時也反映出制造業的上升動力在增強。結合企業所得稅來分析,這*點更為明顯。工業企業繳納所得稅比上年同期增速回升2.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建材、電信設備和化工產品企業所得稅增幅較大,分別同比增長37.3%、22.2%、20.2%和15.6%。而下降明顯的是上游產能過剩行業,如煤炭、原油、鋼坯鋼材和有色金屬等,其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分別為48.3%、29.6%、15.7%和7.7%。這些同時也是“三高”企業,從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這是*個帶有陣痛的好消息。這種變化也反映出我國產業價值鏈在從微笑曲線的底部開始向兩側延伸。
再看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4.8%,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1.2個百分點,尤其是卷煙、汽車消費稅增速分別達到9.4%、8.7%。盡管我國消費稅只是針對特定消費品,稅基不寬,但管中窺豹,從中也反映出消費增長較為樂觀。車輛購置稅也能在*定程度上反映消費動向,1-6月,完成1444.3億元,同比增長16.8%,比去年同期增速上升了3個百分點。結合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和消費稅來看,1-6月,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實現收入6933.01億元,同比增長8.6%,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25.7個百分點。這說明內需明顯增強。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這正是我們*直所期待的。
從營業稅來看,1-6月,營業稅實現收入9199.75億元,同比增長4%,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8.9個百分點。營業稅的稅基是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等9個行業取得的營業收入。其中,交通運輸業和郵政業自2004年1月1日起納入“營改增”,營業稅減少,這屬于政策性因素影響;建筑、房地產營業稅增速明顯回落,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別回落6.5和39.1個百分點,這說明房地產市場在整體下行,面臨著拐點的到來;而金融業營業稅大幅上升,同比增長17.6%,這反映出金融業的發展方興未艾。其他行業營業稅收入與去年基本持平。除了建筑業,營業稅覆蓋的是整個服務業,剔除營改增的影響,營業稅同口徑比去年同期增長11%,這反映出服務業的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從二三產業的稅收增長分布來看,二三產業稅收增速分別為4.2%和11.6%,第三產業稅收增幅明顯高于第二產業。這也是經濟結構變化的*個積極信號,無疑是*個好消息。
個人所得稅來自于居民部門。1-6月,個人所得稅實現收入4069.47億元,同比增長12.1%,比上年同期增速上升了1.1個百分點。個人所得稅的稅基主要是城鎮居民收入,來自于工資薪金、勞務報酬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的所得稅同比分別增長18.5%、19%和4.8%。如果說統計的居民收入增長懷疑有水分的話,那么,個人所得稅則真實地反映出居民收入增長的狀況。相關的統計數據與此也是相映證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跑贏了GDP,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3%。個人所得稅比重上升,占全部稅收收入的6.3%,這表明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占比下降的趨勢被扭轉,宏觀收入分配結構有所改善。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有利于改善需求結構,為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這也是*個好消息。
稅收增長分化帶來的壞消息
稅收增長分化同時也帶來了壞消息。
按照扣除營改增收入的可比口徑,今年上半年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1.4%,增速明顯回落。從月份來看,6月份國內增值稅同比下降0.5%,扣除營改增影響因素,按可比口徑實際下降4.5%。5月份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5.9%,扣除營改增影響后增長1.1%。無論是與半年數比較,還是與上月數比較,增值稅都呈現下降趨勢。增值稅的稅基是工業增加值和商業增加值,可比口徑的增值稅下降,說明工業增加值在整體回落,工業轉型相當艱難。這依然構成宏觀經濟的下行因素,結構性減速的影響并未停止,工業整體緊縮的趨勢依然存在。
再看6月份其他各主要稅種的增長情況,也難以樂觀。6月份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3.3%;營業稅同比增長3.2%,剔除營改增的影響后增長10.1%;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5.8%;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7.7%;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同比增長9.5%。除了進口環節的兩稅,各主要稅種6月份同比增長都低于5月和4月數據,也低于上半年增速。這*方面說明相關稅基在收縮,宏觀經濟整體在緊縮,經濟結構性分化所帶來的宏觀風險并未有收斂的跡象,另*方面,財政收入增長壓力增大,下半年形勢更加緊張,區域分化進*步顯現,尤其是依賴傳統工業,服務業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收入增長形勢將更加嚴峻。
結論
整體看,好消息多于壞消息,但其中蘊含的不確定性和宏觀風險并未因此而縮小。當前還不是過于樂觀的時候。
增長分化是當前財政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如何利用結構性減速帶來的整體壓力和經濟的結構性分化帶來的調整機會,順勢而為,是宏觀政策與改革措施出臺應考慮的重點。顯然,結構性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應成為當前的方向。從宏觀調控與推進改革的關系來看,當前條件下應是后者為主,前者為輔,把釋放改革紅利,促進高質量的增長放在*位。寧肯要高質量的7%,也不要低質量的8%。施用化肥的瓜不甜,靠刺激的增長不穩。
面對經濟的結構性分化,點對點的扶持政策容易判斷失誤,政策重點應轉向經濟環境、投資環境、創新環境的*化上來,讓市場來選擇行業、企業的*勝與劣汰。
版權所有 贛州市信平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贛ICP備14001834號-1 技術支持:
電 話:0797-2049067、2049062 地 址:贛州市開發區華堅南路東側金水灣1棟604室(第2單元)